近日,四川物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廷元,就物流信息化建設問題接受了成都晚報記者采訪,下文為晚報稿全文。
我們明年的訂單都排滿了,有些訂單甚至考慮過外包出去。”近日,四川物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唐廷元告訴成都晚報記者,該公司研發的倉儲物流管理系統目前正供不應求。
信息化可降低物流成本
就在10月25日,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北京召開部分城市物流工作座談會。他指出,總體看物流業發展相對滯后,物流費用高、效率低等問題突出。對此,汪洋要求重點抓好六方面工作,其中包括“提高物流信息化水平,扶持建設一批物流信息平臺”。
業內專家表示,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生產方式的改變,物流信息化在傳統產業的供應鏈體系中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地位。所謂物流信息化,是指為了更 好地提升物流業務水平,為企業規模化、網絡化經營提供必要支持而進行的,以信息技術整合為核心內容的工作。它最為業內人士看重的優點在于能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企業物流成本。
據有關部門不完全統計,物流產業信息化可以減少50%的貨車空駛,減少25%的庫存損失,同時也減少碳排放10%,對行業經濟貢獻增長20%左右。
蓉企深耕物流信息化
雖然物流信息化的概念被提出多年,但由于信息平臺建設的投資長遠、收效慢,很多企業都不愿意花太多時間在信息平臺建設上,這無疑拖慢了信息建設的步伐。
在成都,卻有一家專注物流技術和信息化發展的科技企業,目前已涉入物流信息化建設的“深水區”。2011年,從事物流行業近30年的唐廷元,帶領著平均年齡僅26歲的研發團隊,成立了四川物通科技集團有限公司。
之所以會選擇信息化方向創業,和唐廷元在物流行業多年的管理經驗分不開。“信息化是現代物流的靈魂,如果管理控制系統不及時升級,只會降低效益。”唐廷元說,在嘗試著自主研發系統嘗到“甜頭”后,他決定成立一家科技企業,為客戶的信息平臺建設服務。
在物流信息化方面,物通科技主要側重于倉儲物流信息化。“倉儲物流是供應鏈最關鍵的核心支撐,它不但在供應鏈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而且它會提供一 些最基礎的勞務、加工、配送、物資儲存和最重要的數據支撐。”唐廷元說,現在都提倡“零庫存”,其實倉儲是一個概念,不一定非要有倉庫,它也可以是虛擬 的,但企業管理者必須要經過這個管理程序和環節。在唐廷元看來,做物流信息化工作,除了要有專業的研發團隊外,還要對客戶的業務流程了如指掌,“對客戶的 流程充分理解,就知道該企業哪些流程不科學,哪些地方可以優化。”
希望出現更好的商業模式
憑借商貿和制造等產業優勢,成都已成為西部重要的物流聚散地。“巨大的物流產業規模將催生物流信息化管理需求的變革。”西南交通大學物 流研究院副院長章雪巖認為,供應鏈一體化將成為趨勢,從傳統的關注物流操作轉型全供應鏈方案解決,信息化的管理整合將成為物流企業未來的發展關鍵。
不過,有業內人士告訴記者,由于缺乏好的商業模式,導致物流企業投資難、軟件企業盈利難,物流信息化正處于叫好不叫座的尷尬境地,都知道其重要性, 但是用的卻不盡如人意。“現在一些科技企業也在從事物流信息化建設,但往往是重技術開發,輕業務應用,難以提供深入的個性化服務。”成都市物流協會有關負 責人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專業化物流信息建設公司出現,能出現更多更好的應用和模式,支撐物流業的健康發展。 成都晚報見習記者 胡芷滔